首页

女王优币

时间:2025-05-30 00:13:24 作者:高价请老师,花钱买节目……校园演出该不该“外包”? 浏览量:60926

  学校艺术汇演、节目表演本是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孩子能力的重要契机。然而当下,节目编排“外包”现象却开始冒头,有的班级“高价请老师”“花钱买节目”,引发家长质疑。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前部分校园艺术节目排练评比压力大、艺术教育依赖外包、考评标准偏差等问题,正在逐渐模糊校内素质教育的初衷。

  节目竞演变花钱比拼?

  六一临近,组织一场儿童节目汇演成为许多学校的重要任务,但这也给不少班级带来困扰。

  “排节目的任务在班主任身上,身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会排也排不好,节目质量不高也影响孩子积极性。”湖南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十分困扰,“班上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可以帮忙排练的还好,没有的话真不知道怎么办。”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有不少班级将节目排练“外包”给校外机构。“班里排练一个歌舞剧,全班几十名同学参与,每个学生需缴纳1200元,用于聘请专业培训机构的老师进行编排。”一位家长说,“牵头组织家长的孩子能分到重要角色,其他孩子都是‘打酱油’的,一个节目下来,花费比上兴趣班还贵,普通家庭压力很大。”

  “孩子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各班列队出场的演出几乎全是请的外包老师做设计和排练。”中部地区某市一名家长说,“外包老师设计了服装、造型,在列队变化上融合一些跳舞、健身操的内容,排练了一个星期,总共花了数千元,费用从班费开支。”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孩子学校的元旦晚会,从节目策划到排练,全是校外机构包办。虽然节目效果不错,但总感觉变了味儿。”一名四川的学生家长说,校外机构、老师承接节目排练的价格,依据节目的复杂程度从几千元到万元甚至十万元不等。

  一名上海家长透露,学校要推选一个节目去市里参加比赛,不同年级的好几个班都采用“外包”方式排练节目。“其实孩子们的水平都差不多,但老师或家长自己排练的节目比不上外包的节目。学校最后选上的是请歌舞团专业老师排练的节目,据说花了好几万。虽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得到了锻炼,但总有一种‘拼钱拼资源’‘花钱买荣誉’的感觉。”

  校园艺术成了“负重赛”

  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学校艺术节目依靠“外包”现象背后,是当前校内艺术教育生态面临的多重困境。

  有受访教师透露,艺术节目表演已成为学校的“门面担当”:各类艺术考评、汇演活动频繁开展,令学校承受着很大的排练与评比压力区域内定期组织的艺术展演活动,要求学校推选精品节目参赛校园迎检、校庆、节日庆典等诸多时节,节目汇演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对于学校来说,不仅要保证节目内容新颖、表演专业,还要兼顾舞台效果、服装道具等细节,节目质量要求“水涨船高”。一些学校把节目任务轮流分派给各个班主任,还将其直接与班级荣誉考评挂钩。压力层层传导之下,家长和学生也被裹挟其中。原本充满乐趣的校园艺术活动,逐渐演变成一场各方疲于应对的“负重赛”。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教育部门或相关机构在学校艺术节目考评时,往往将舞台呈现效果、获奖名次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却忽视节目是否由学校自主策划、师生独立完成。

  这种评价导向让不少学校产生“走捷径”心理:与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打磨原创节目,不如直接“花钱请外援”,将节目编排外包给专业机构,用资金堆砌出华丽的舞台效果,借此在评比中斩获荣誉,提升学校“口碑”。久而久之,踏实组织师生自主创作、注重教育过程的学校,难以脱颖而出,而“甩手掌柜”式外包节目的学校,却能名利双收。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破坏了校园艺术教育的健康生态,让素质教育的本质在功利化的考评标准下逐渐迷失,形成恶性循环,催生不良教育生态。

  让素质教育回归初心

  有受访者认为,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来看,当节目编排全程由校外机构操刀,学生仅成为机械执行者,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束缚。原本学生可以在策划中锻炼思维,在排练中学会沟通协作,如今这些宝贵的成长机会被剥夺,校园活动育人价值大幅降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教育相关部门应合理把控艺术考评、汇演的频次与规模,减少重复性、形式化的展演,给学校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与自主空间学校内部可以成立艺术活动指导小组,由校领导、艺术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共同组成,负责统筹规划节目安排,改变将任务简单分摊给班主任的粗放模式。

  中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米莉认为,应加大对校内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艺术素养提升培训,如邀请业内专家开展讲座、设立工作坊,选派教师参加专业进修等,提升教师在艺术课程教学、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兴趣,自主研发艺术校本课程完善校内艺术设施建设,为师生开展艺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储朝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要重新审视艺术节目考评标准。除了考量节目效果,还应将学校自主策划程度、师生参与度、教育过程的完整性与创新性等纳入核心评价指标,引导学校回归艺术教育本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在学校内部,完善教师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的激励机制,将节目指导、艺术课程教学成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有受访专家认为,校内活动中若学校或班级确需外包部分艺术教育服务,应制定严格的外包准入标准与监管流程,并规范收费行为。在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加强过程监督,安排校内教师参与其中学习,借鉴经验,提升能力。

  半月谈记者:谢樱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亚洲U17暨U15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成都温江开赛

作为传统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对网络文学持积极态度。他表示,网络文学自产生起,就与传统文学发生广泛连接,在发展中又创造出新的类型,并不断实现突破。网络文学要从传统文学蕴含的文化中吸取滋养;最后胜出的一定是能塑造人、挖掘人,塑造出全新人物形象的文学。

“e法e同行 护航新征程”短视频征集活动作品展播:一双巧手雕刻龙腾鱼跃

通报称,广东省公安厅充分利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组织指导该省公安机关重点瞄准本地“卡农”“卡头”“卡商”及关联的犯罪生态链条进行全力攻坚。

乌克兰留学生娜斯佳:金山岭长城有种说不出的美

汪道涵一直很关心国际局势。1985年,他创立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他还经常召集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成员召开座谈会,仅在1991年9月至1992年12月就召集了25次会议,讨论中美关系问题。倪世雄和陈启懋、梁于藩、陈佩尧、李君如、潘光等人都是这个座谈会的基本成员。后来担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的潘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汪道涵曾说,中美间有矛盾和冲突,也有许多共同利益,要强调求同存异,同时中美关系受全球形势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只要沉着应对,善于周旋,转机总会出现。这和倪世雄的观点是一致的。

各地各部门全力应对雨雪冰冻天气

彼得斯表示,中国是新西兰的重要合作伙伴。新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新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期待双方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加强经贸、教育、文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深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推动新中关系在下个10年乃至50年实现更大发展。新方欢迎中国留学生和企业家来新留学兴业。

天涯共此时 60秒感受这场民族大联欢歌舞盛宴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486列,同比增长15.5%。国铁集团加强春运和元旦小长假等客流高峰时段运输组织,根据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采取增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重联、普速旅客列车加挂等方式,及时在热门地区、方向和时段增开旅客列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春运旅客发送量达4.8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